醫(yī)師接診后,立即對患者采取了急救措施,給予降壓、鎮(zhèn)痛等對癥治療后,患者生命體征逐漸平穩(wěn)。隨后,醫(yī)師對兩名患者進行了詳細檢查,兩名患者均有高血壓病史,CT檢查結果表明,兩名患者均為主動脈夾層。
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動脈,被稱為生命“主干線”。主動脈夾層是由各種病理因素導致主動脈內膜和中層受損而變薄弱,在此基礎上,高速高壓的血流將薄弱的內膜和中層撕開一個裂口,使中層發(fā)生分離,高速高壓的動脈血涌入其中,并不斷向下沖擊,使內膜和中層與外膜進一步剝離,形成假腔和真腔,隨時可能出現主動脈破裂而迅速死亡,所以又被稱為人體內的“定時炸彈”。
主動脈夾層的搶救目前根據不同的分型采取不同的治療措施,累及升主動脈的一般需急診外科手術,降主動脈夾層(DebakeyⅢ型,夾層僅累及降主動脈)目前多采用主動脈內支架植入行腔內隔絕術。兩名患者均為DebakeyⅢ型主動脈夾層,病情非常危重,隨時有夾層破裂的危險。
醫(yī)院副院長、心血管內科學科帶頭人
第一名患者手術后,另一患者馬上又被送進了導管室。然而該患者的情況更為復雜。患者主動脈夾層為主動脈弓部病變,破裂口位置接近頭頸部血管分支開口,且該患者左頸總動脈及左鎖骨下動脈開口非常接近,顱內血供呈左椎動脈優(yōu)勢型,如封堵夾層破口可能影響腦供血不足出現腦卒中等并發(fā)癥。
胡允兆與吳焱賢兩名專家在詳細討論后,決定運用“煙囪”技術輔助手術。
主動脈弓部病變長期以來被視為腔內治療的“禁區(qū)”,而“煙囪”技術作為一項腔內修復主動脈病變的輔助技術,在利用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內修復主動脈病變同時,采用小型裸支架或覆膜支架自主動脈病變近端伸入分支動脈內,使分支動脈的靶器官得到正常的血流灌注,由于該支架形似“煙囪”,故稱為“煙囪”支架,該技術則稱為“煙囪”技術。“煙囪”技術是一種完全腔內的微創(chuàng)手術,雖然較更先進、但難度高,需要醫(yī)師有豐富的經驗和技巧。
在胡允兆教授的指導下,手術醫(yī)師成功地將“煙囪”支架放入患者血管內,使主動脈腔內支架隔絕破口的同時,用小支架打開被同時封閉的主動脈弓部分支,保證頭部供血不受影響。
手術順利完成,兩名患者被送回心血管內科病房,經醫(yī)護人精心治療和護理后,于近期康復出院。
這是我院,也是順德首次運用主動脈夾層腔內隔絕術,手術的成功,使對我院,乃至順德的心臟大血管疾病的診療技術又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