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1吃瓜每日更新,51吃瓜每日更新51|51吃瓜每日更新最快_51吃瓜每日黑料翻译版

健康熱線:0757-22318000
您現(xiàn)在位置:南方醫(yī)科大學第八附屬醫(yī)院 > 新聞公告 > 醫(yī)院新聞 > 瀏覽文章

反復感冒,咳嗽不止!除了吃藥打針,還能有什么招?
來源:第二門診部   作者:蔡嘉馨  添加時間:2024年04月05日   點擊數(shù):0

“刀割喉嚨”“咳了1個月不停”“覺得虛弱沒力”……從去年末的甲乙流、支原體肺炎潮,到節(jié)后“百日咳”、新一波上感“上新”,不少患者直言,自己和孩子“就沒消停過”。

除了急性期口服藥物、輸液等方法外,還有什么手段可以加快炎癥消除促進“后遺癥”的康復呢?我們一起來看看中醫(yī)的神奇療法

放血療法

1.jpg

放血療法是感染急性期常用的治療手段,對于感冒初期發(fā)熱、邪氣郁閉,證見高熱、頭痛、畏寒、身痛。此時可選取雙側耳尖點刺放血;若伴見咽喉不利,痰濃難咯,可選用井穴點刺放血以瀉熱、解表,常選雙手少商、商陽穴,以每側0.3-1ml血量為宜,對無發(fā)熱但咽喉不利之證,有立竿見影的效果。

灸法

灸法具有溫經散寒,溫肺化痰,止咳平喘等療效,具體又有艾箱灸,溫針灸,直接灸,藥物貼敷發(fā)泡灸等多種形式,根據(jù)不同年齡、病程選擇適合的方案,止咳平喘的效果顯著。

2.jpg

如感冒初期,證見頭痛、發(fā)熱、畏寒無汗,外有陰寒邪氣束表肺衛(wèi),內有濕熱內蘊成痰,此時邪實正氣未虛,常以背部游走罐、督脈和夾脊穴艾灸以激發(fā)衛(wèi)表陽氣,驅散寒邪外出。

拔罐療法、小兒推拿

游走罐、小兒推拿是急慢性咳嗽常用的非藥物治療手段。通過對特定穴位和經絡進行吸拔、牽拉、推揉等手法操作,使組織充血、升溫。

較強的痛覺刺激,使所選的經絡腧穴產生明顯的效應,皮下出血在治療后2~3天內,能刺激身體的免疫細胞聚集,增強對病原體、炎癥反應物的清除,促進損失的組織修復,從而加快疾病的好轉。臨床常選用咳嗽相關臟腑經絡,如膀胱經第一側線(風門至膈俞),第二側線至肩胛內緣,督脈大椎至至陽段,以及頸部風池至肩頸段。

3.jpg

門診常遇民眾困惑自己到底屬于“寒咳”還是“熱咳”?“晚上咳的就是‘寒咳’嗎?”“我咳黃痰又煙痛,為什么喝板藍根也沒效?

實際上,任何一個單一的癥狀,都需要結合到具體的人、病邪、病程中分析。舉例來說,同樣久咳咽癢無痰,有的是燥邪犯肺,有的是氣逆上肺、有的是肺腎陰虛,甚至由于每一個患者的體質不同,同樣的病邪所中病經絡不同,都可能出現(xiàn)不同的寒熱虛實屬性。臨床中,又常見寒熱兼夾,虛實夾雜,治療手段則宜補瀉兼施,落實到具體操作上,除了治療手段的選擇,在穴位、手法輕重上亦需個體化。

傳統(tǒng)療法的介入時機可遍及上感疾病發(fā)生初、中、后期,以疏風、解表、散寒、瀉熱、涼血、化痰、斂肺、溫陽固衛(wèi)等為治則,邪盛重祛邪,正虛重固托,臨床靈活機動,體質的辨識依然是核心。

也許與病毒長期共存的大環(huán)境無法逆轉,因此,增強體質,改善免疫狀態(tài),以及日常注意個人衛(wèi)生、積極防護還是我們主動對抗病邪的應有態(tài)度。